- 時間:2020-01-19
- 點擊:12
- 來源:省政府辦公廳
甘政發(fā)〔2020〕8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qū)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
現將《甘肅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
2020年1月14日
(此件公開發(fā)布)
甘肅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建立和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根據《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關于印發(f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的通知》(自然資發(fā)〔2019〕116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原則。堅持資源公有,堅持自然資源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堅持物權法定,依法依規(guī)確定自然資源的物權種類和權利內容及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和行使代表。堅持統籌兼顧,在新的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和格局基礎上,與相關改革做好銜接。堅持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構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體系,實現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與不動產登記的有機融合。堅持發(fā)展和保護相統一,加快形成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新的空間格局。
(二)工作目標。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充分利用國土調查成果和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對我省水流、濕地、森林、草原、荒地、灘涂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自然生態(tài)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清晰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逐步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劃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的邊界,推進確權登記法治化,為建立國土空間規(guī)劃體系并監(jiān)督實施、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tài)保護修復職責提供基礎支撐和產權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配合自然資源部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配合自然資源部開展省域內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權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yè)農村廳、省林草局組織自然資源所在地的市、縣政府配合做好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界線核實、自然資源自然狀況和權屬狀況核實以及其他工作任務,按時提交工作成果。
(二)開展自然保護區(qū)等自然保護地確權登記。
自然資源保護地按照管理級別分別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由省級資源管理部門管理的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由市、縣級管理的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分別由所在市、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
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要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各類自然保護地設立、審批等資料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guī)定或者政策性文件,直接利用國土調查成果確定資源類型、分布,開展登記單元內各類自然資源的權籍調查。通過確權登記,明確自然保護地范圍內各類自然資源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
自然保護地范圍內的森林、濕地、草原、灘涂等自然資源,不單獨劃分登記單元,作為自然保護地登記單元內的資源類型予以調查、記載。國家批準自然保護地內的水流資源,不單獨劃分登記單元;其他自然保護地內的水流資源,除水流源頭外,應盡量保持主要河流的生態(tài)完整性,可單獨劃定水流登記單元。
(三)開展江河湖泊等水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水流自然資源按照管理級別及分布特征分別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其中,省級河長的12條責任河流中,除黃河干流之外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湟水、大通河、莊浪河、洮河、渭河(甘肅段)、涇河、嘉陵江和白龍江共11條河流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經水利部門認定跨市域的河流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或者指定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市級河長管理的河流由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跨縣域的河流由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或者指定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除省、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確權登記之外的河流均由流經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
湖泊均由市、縣級水利部門管理,分別由湖泊所在市、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
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要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國土調查和水資源專項調查結果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水功能區(qū)劃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guī)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對承載水資源的土地開展權籍調查,探索建立水流資源三維登記模式。通過確權登記,明確水流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
(四)開展?jié)竦刈匀毁Y源確權登記。
濕地自然資源按照管理級別及分布特征分別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分布于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以及河流、湖泊、水庫范圍內的濕地,不再單獨劃定登記單元,在其他登記單元中,由相應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按照資源類型分別開展確權登記;其他濕地由所在市、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
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要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國土調查和濕地專項調查結果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guī)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并開展權籍調查。通過確權登記,明確濕地資源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
?。ㄎ澹╅_展草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草原自然資源按照管理級別及分布特征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省級資源管理部門管理的草原,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經林草部門認定跨市域分布的草原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或者指定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市、縣級管理以及跨縣域分布的草原,分別由所在市、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
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要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國土調查和草原資源專項調查結果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guī)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并開展權籍調查。通過確權登記,明確草原自然資源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以及草原使用證、草原承包經營權證信息。
(六)開展森林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森林自然資源按照管理級別分別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白龍江林業(yè)管理局和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管理林場的森林資源確權登記;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對市屬部門管理林場的森林資源確權登記;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對縣屬部門管理林場的森林資源以及尚無林場管理的森林資源確權登記。
要積極穩(wěn)妥做好已登記發(fā)放的林權權屬證書與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核實相關權屬界線,對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和代理行使主體進行補充登記。尚未頒發(fā)林權權屬證書的森林資源,以土地所有權權屬為界線單獨劃分登記單元,進行所有權確權登記。
(七)開展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確權登記。
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除自然資源部進行統一確權登記的石油天然氣、貴重稀有礦產資源外,按照儲量評審管理級別分別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其中,列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由部、省兩級主管部門評審備案的礦產地,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市級主管部門評審備案的礦產地,由所在市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縣級主管部門評審備案的礦產地,由所在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
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要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儲量登記數據庫及儲量統計數據庫導出的礦區(qū)范圍、儲量評審備案文件確定的礦產資源儲量估算范圍以及國家出資探明礦產地清理結果認定的礦產地范圍在空間上套合劃定登記單元界線,調查反映各類礦產資源的探明儲量狀況,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guī)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對礦產資源確權登記并探索采用三維登記模式。通過確權登記,明確礦產資源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并關聯勘查、開采許可證號等相關信息和公共管制要求。
(八)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化建設。
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統一使用全國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系統,按照統一標準開展工作,實現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的統一管理、實時共享,并實現與不動產登記信息、國土調查、專項調查信息的實時關聯。要加強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本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數據庫,做好本級負責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自然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利、林草等相關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有效監(jiān)管提供服務保障。
三、實施步驟
(一)啟動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2020年1月—2020年3月)。各市州政府要組織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收集相關資料,于2020年3月底前編制完成本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5年工作計劃,報省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備案后,以市州政府名義印發(fā)實施。
(二)完成重點區(qū)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2020年4月—2023年12月)。根據工作計劃,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要分年度、分區(qū)域制定本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實施方案,完成重點區(qū)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任務。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中央委托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資源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正式出臺前,按照管理現狀,省級管理的自然保護地、水流、濕地、草原、森林、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由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負責確權登記。市、縣管理的自然資源,由市、縣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機構先行開展登簿前的相關工作,待清單出臺后,再由具有登記管轄權的登記機構進行登簿發(fā)證,并向社會公開。
(三)啟動非重點區(qū)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全覆蓋。2023年以后,在基本完成全省重點區(qū)域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的基礎上,啟動全省非重點區(qū)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最終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全覆蓋的目標。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領導和協調推動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研究部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重大事宜,指導督促工作有效開展。省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積極組織協調,強化工作調度,保證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市、縣政府要制定工作計劃,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精心組織實施,確保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落實落細、見到實效。
(二)落實資金保障。各地政府要將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經費納入同級政府預算,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并在經費使用過程中加強經費管理,嚴格經費的預算和支出,嚴格執(zhí)行財經紀律和管理程序。
(三)嚴把成果質量。各地政府要加強工作督導,會同有關部門不定期開展督導調研,指導、督促確權登記工作有序開展,確保如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加強登記成果質量檢查、審核,嚴把登記成果質量,確保基礎數據真實可靠、準確客觀。要加強數據保密,既確保數據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及政務信息公開。
(四)加強宣傳培訓。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媒體和手段,全面、及時、準確地開展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通力配合、全面支持的良好氛圍。要暢通公眾監(jiān)督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公告登記結果,積極接受社會監(jiān)督。同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提升隊伍素質。